Wednesday, November 23, 2005

life

爬楼  活着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包里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了20年。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许多的遗憾和追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惋惜那个、抱怨这个、嫉恨那个……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到了60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余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还没有来得及完成……

How to service a customer - humor or tips

*^_^*

飞机上,乘务员在收餐盘,大多数乘客都递上餐盘便于乘务员收取。一靠窗的乘客无动于衷,乘务员伸手够不着,便对他说:"麻烦您把餐盘递一下好吗?"那乘客傲慢地说道:"你是服务员,还是我是服务员?"
乘务员答道:"我是服务员,但我不是长臂猿!"
  
旅客:小姐,把我的行李放上去!
乘务员:先生,对不起,我自己一个人抬不动,一起好吗?
旅客:你不是天使吗?!天使还放不上去?!
乘务员:先生你是上帝都放不上去,我天使能放上吗?!

Promise Truely or False


承诺

网站:我们是免费的。
电信:我们是亏损的。
警察: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上市公司:我们不做假报表的。
老 板:我是不会忘记你对公司的贡献的。
女孩:这是我第一次……
客车司机:准时出发。
公司职员:明天我就不干了。
商贩:大亏本、大出血、大甩卖。
影视明星: 我们只是朋友关系。
公安人员:决不让任何一个犯罪分子逃脱。
政客;我一分钱都没收。
领导:下面,我简单地讲两句。

Saturday, November 19, 2005

new word

现在在日本留学的朋友的在来信中,谈到爱国主义时提到了"愤青"一词,当时我不是很明白,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去问他是不是写错了。

今天在 Liwzhu'Blog!上的号外:关于"愤青"的讨论一文中才知道这又是一个新词汇,倒是我无知了。

"愤青"一词原意指对政府对现状对现实不满而天天反抗、"愤怒着"的青年,其基本立场是反政府和激进主义,也包括和平主义。然而,如今的"愤青",却不得不面对着一种"大象希形"的尴尬。

Friday, November 18, 2005

imitation


Amycall对抗Anycall


让韩国三星电子最为愤怒的事情是他们的Blue Black Phone II手机还没有登陆中国市场,冒牌兄弟产品已经出现,不过Anycall变成了Amycall,Samsung变成了Samsumg。


大概对国内的某些山寨厂商的仿造行为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韩国电子产业公会(EIAK)周日发表了一份声明--计划设置一个专门的委员会专门用来解决对韩国厂商利益造成威胁的问题。
依据EIAK对韩国超过1000家电子企业的调查,中国地区仿造产品的数量近年来一直在增加,种类从日常用品到高端产品包括手机、MP3、机顶盒以及传感器等等不一。
EIAK主席Kim Kyu-wan说:"因为中国仿造产品的原因,国内厂商的损失一直在增加,但是如果让厂商们单独去解决问题,对他们来说实在很麻烦,所以我们决定共同努力来处理这一问题。"
从早期的全庸/金康到现在的Amycall/Samsumg,对国内某些小厂商鱼目混珠的情况大概在我们每个人在身边都能看到,我们早已对此类事情变得麻木不仁了,但要想真正改变并非某个部门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办到的,只是希望大家在购买产品时认准名称不要上当,也真心的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如海尔、联想之类的企业走向世界,让我们的国货也成为被仿冒品。

Monday, November 14, 2005

Retinae

今天在MSN上看到了云来为自已建立了自己的Blog,作为捧场,一定要来的,只有两篇,选了其中关于这个名称由来的介绍摘录在下面。
http://retinae.blogspot.com/

Retinae

起这样一个名字,真的很怪,连自己都怀疑是否合适自己。总觉得应该为自己起一个书卷气一点的,比如某某居、某某堂之类。
Retinae当然不是生理的层面,我对生理器官一向很不在意,既然没有可以令人注意的外貌,顾影自怜是很变态的事情,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好。
选择Retinae仅仅因为他与视觉成像有关,在Google搜了一下,大致的意思是我们的视网膜有两种细胞负责对外界的视觉感知,一种是负责光感,一种 负责色感,倒是与学校学习的色彩理论一致,应该说Retinae是胶片和CCD的仿生原型吧,如此而已。
还有一种叫"视网膜效应"的心理现象倒是很有意思,一定要牵扯进来,也是很富哲理的,不过我痛恨自己的考据习惯,还是纯粹一点的好吧。

Friday, November 11, 2005

today read

摘自
http://www.8ie.cn/
暈糊糊--柒巧仔的不樂閣


第一百篇文章
从2005年9月29日的第一篇文章到2005年11月10日的第100篇文章,不知不觉已经1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我几乎天天都更新自己的blog,只有10月17日没更新,本来只是打算在自己的blog上随便发表点自己的牢骚日记,但是随着访问量的日益增多,也就把原来的想法改变了,blogbus上对blog的解释是:如果只有一个人看,那就是日记;如果有几十个人看,那是和朋友分享;如果有几百个人看,那就是一种影响力;如果有几千个人看,那就是一个媒体 ;blog 在今年也算是掀起互联网的一个浪潮,也涌现了一批专业的blogger,但是我不是一个标准的blogger,只是把自己在网上发现的一些不错的东西发表出来,我的blog也不是一种影响力,更算不上是一个煤体,最多就是和关注我blog的朋友一起分享罢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继续关注我的 blog,我也会不断的更新blog和大家分享。

yinshiwenhua


阳澄湖大闸蟹[转载]
  来苏两年半,终于品尝到了闻名遐迩的所谓阳澄湖大闸蟹,吃了一对,不是最高档的那种,比较普通的,雌雄各一只。
  果然名不虚传。
  从小长在海边,吃虾蟹是家常便饭,于是,从小我就喜欢吃海鲜,吃虾蟹。或者由MM的话说,就是喜欢吃复杂的东西,越复杂越喜欢吃,这个概括还是比较准确的,接受。
  阳澄湖出产的大闸蟹,好像自古以来便享有至高无上的美誉,甚至有人这么说:"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蟹赏菊菊花天",意思是农历九月雌蟹最肥美,农历十月雄蟹最肥美,所以我们把螃蟹组成夫妻档,每人雌雄各一只。
  长在海边,当然吃过无数的蟹了,阳澄湖的蟹肉比其他的蟹肉更加的香甜,我不喜欢蘸醋,吃蟹的原味才能尽得其味,我吃的很慢,两只蟹花了我接近1个小时的时间,把每一只蟹腿的肉都吃的干干净净,双手蟹香而归家。
  虽然阳澄湖大闸蟹很棒,但还是比不上家乡的大青蟹好吃,家乡方言叫做:蝤蛑,蝤蛑肉黄丰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次国庆回家,MM吃的就是赞不绝口。
  找了两张图片对比一下:

精工细啄大闸蟹
  我一直想买一套红楼梦里那种吃蟹的工具,遍访不得。
  大闸蟹是要蒸的。清洗好后用绳绑十字,这样蒸时蟹脚不会因大闸蟹挣扎而断掉,并且,蒸好以后也不会张脚舞爪,而是规规距距排着,很有卖相。现在上海市场上出售的都是已用粗绳捆好的,很方便。
  蒸时在水里放几片姜,原本还要放点紫苏,却寒去腥,不过我从不知紫苏为何物,所以也就没放过。
  蟹上蒸笼,同时兑调料。没有比大闸蟹调料更简单的做法了:细姜米、糖、醋,仅三样即可,将糖搅化。按我的口味,糖是要多放的。顺便多切点姜丝儿,加点红糖,煮一小锅姜汤,食毕当茶饮--蟹性寒,食后忌生冷,所以喝碗姜汤是很好的。
  也就十来分钟的事儿,蟹蒸好了。清朝美食家袁枚说,蟹,不加作料,便色、香、味俱全。此言得之。刚出蒸笼的蟹是最诱人的,色泽金黄透红,散着独有的腥香,白腹如玉,勾引着你。蟹要趁热吃,所以,不怕麻烦的,最好三五个人蒸三五只蟹,人数与蟹数等。边吃边蒸,冷蟹不仅无香鲜,而且食之凉胃。
  蒸好了,上桌。拿过一只放在面前盘中,还有点烫手。将八腿双螯扳下,扳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让根部带出蟹肚里的肉来。先吃脚。
  脚分大腿小腿,大腿肉多,从头上咬断,再用手弄断与小腿的关节,但需离开关节:得到一段大脚,而且是一头小一头敞,这样,将敞的那端放进嘴里,用力猛一吮,一条完整的大腿肉便在嘴里了,脚壳里干干净净。剩下的小脚分两段,在关节部位拗断,用牙从头至尾细细咬咂,咂到出口处,便挤出一小段肉来,不用作料,直接嚼三两口咽了。八只脚留下一只不吃,当工具--用小脚尖处剔肉,用得巧了,比牙签好,也环保。
  大螯称钳,里面的肉起丝儿,略比腿肉粗,却也粗中有细。因为结构复杂,增加了剔肉的难度,也增加了取到肉的快意。先将钳用牙咬破,不能太碎,就象煮茶叶蛋的蛋壳,碎了,便没有了那个意思。咬破要破得恰到好处,这样,可用手将壳剥开,露出里面的肉来。因为不能将壳剥尽,里面又曲里拐弯的,所以,剩下的那只脚便可派用场了:用脚尖小心奕奕地将肉剔出,剔一点儿,吃一点,还可用脚尖挑一点醋汁,滴在钳壳里,这样,更有味些。
  七只脚两只钳是序曲,蟹身才是正戏:当揭开红红的蟹盖时,犹如拉开了大幕,这才能看到炫烂的布景与奇异的造型。不过,别急,在拉幕前,总得要报个幕吧,对了。
  将蟹身翻转,腹朝上,露出腹部的一个白盖,雄蟹尖、雌蟹圆,把它从腹部扯下来,这时,你会发现这个盖与蟹相连的地方会带出一点点好东西:蟹黄,只有那么一丁点儿,唯其只有一点小,才弥足珍贵!仅仅是让你尝尝的意思,就象超市里货架上大宗的包装食物,一旁站着个 PLMM,穿着超级短裙,露一大节玉腿,端个小盘,上面是切小了的食物,放着几根牙签,送到你面前,脆生生地:"先生,尝一下嘛,免费的"--而你的眼,全在那节腿上。这一小点也就是这么个意思,咬进口,细细品,只能品,因为太少,用"吃"这个字有点牛刀杀鸡。
  等不及了,无论如何是掀起盖头的时候了。不过,也正因为有这等待,才会使你觉得这内里的东西来之不易。这叫吊胃口,不过如果里面的东西不足够精彩,这种吊法,就是一场骗局。就象马三立说的治痒密方:一层层打开,到最后,一张小纸片上俩字儿:挠挠!这种幽默还能博人一笑,换成其它,则可能是找抽!不过放心,大闸蟹里面的内容,从来不叫人失望。反而觉得这么好的东西,不做足文章便呈现面前,就跟英格里褒曼、伊利沙白泰勒、费文丽、泽塔琼斯拍***一样了无情趣。
  再也等不及了,打开蟹斗(盖)。讲究的,如有工具的话,应该是用一根长长的针,穿进蟹壳蟹身之间,往上一翘,翻开盖,这样,在拉幕时分,就犹如有了隆重的音乐响起一般。这时,便看到了金的黄儿、白的肉了。
  将蟹身放一边,先对付蟹斗里的黄。
  蟹斗里的黄铺在壳内,集中在蟹嘴附近,并将蟹的口器紧紧裹在里面。将整个黄用脚尖挖出来,扳开,取出蟹泡(口器部分),再将黄放回壳里,捏着壳,在醋碗里舀上一点调料,送到嘴边,再用脚尖,将黄一股脑儿赶进口中,咂一嘴,细细嚼了,吞下,过第一把瘾。
  蟹泡不要丢了,如果丢弃,便丢掉了一个故事,白娘子、许仙、小青和法海的故事。知道吗,法海最后的下落,正是在这蟹泡里!将蟹泡小心由里往外地翻转过来,你会看到一个须眉生动的法海和尚。爽吧,有得吃有得看,虽然不是美女,但这是一个有美女的故事,白娘子是名花有主了,不过,好象没听说小青嫁人的消息。这样,心里想着小青,手可就抓着蟹身了。嘻嘻。
  吃蟹身,先要将羽状的腮除却,并且,腮附近有两块三角形的蟹白也要一并丢掉,可惜是有点可惜的,不过,那玩意儿可是大寒,吃了不好,忍痛罢。蟹身正中的沟里,满是黄或肓,蟹黄硬的部分口感好,香。而我最爱的,却是稀的部分,吱溜一声入口,再也无声息,连咂嘴都不!美到屏住呼吸,不忍喘大气儿,慢慢地,细细地,由鼻孔缓缓地了气,鲜黄浓香在品腔鼻腔里回转数周,吸尽吸足,方才张口……啊~~~~
  将蟹腹面上的壳轻轻去了,用蟹脚的尖儿,一点一点,由里到外,耐心细致,掏出掏尽,既可淋点醋汁边掏边吃,也可将肉剔进方才吃干净的盖中,肉剔尽了,也有小小的一盖,倒点醋汁,倾进口中,或细嚼,或猛咽,不拘的了。不过,一定要将肉剔个干干净净,方才有爽利功成的感觉。
  吃蟹,实在是一种太腐朽的事儿!
  来,整第二只,可不能这么吃了!

Thursday, November 10, 2005

the Analysis of 2005 NoteBook Market in China

[图片说明:图为:IT时代周刊本期封面--中国笔记本10年考]
中国笔记本10年考:在地狱和天堂间徘徊
2005-11-08 来源:it时代周刊

  编者按:弹指一挥间,世界首台笔记本问世距今已有20个年头,而中国笔记本的发展则刚好进入1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庆贺的日子。
  和世界各大厂商不断隆重推出纪念型新品相比,中国业界不约而同表现出的沉默,说明了国产笔记本没有任何值得庆贺的资本。事实上,除了几个勉强拿得出手的品牌,国产笔记本实在乏善可陈。
  无须讳言3650天来中国笔记本发展的现状,也不要后悔我们没有抓住机会,在核心技术和主流市场都不为自己掌握的时候,中国就成了仅供国外品牌厮杀的战场,而我们只能在一旁看看热闹。
  当有人以为该心死的时候,造化弄人,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工厂,笔记本生产线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都在源源不断地向这里转移。我们首次得以近距离观察笔记本制造的全过程,而国产笔记本也首次离成功这么近。
  这就是机会,也是我们纪念中国笔记本发展10周年的理由。
  如果说这是黎明前的黑暗,那只局限于个别厂商。对大多数厂商而言,可能就一直这么黑下去,看不到黎明了……
《IT时代周刊》记者/向农(发自北京)


  2005年9月下旬,清华同方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刘东援提出辞职,此时距离他加盟同方不足200天;与此同时,长城电脑总裁周庚申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亲自出面否认长城将第三次退出笔记本领域;此前,业界对紫光能否坚持下去的怀疑更甚于长城。
  这就是10周年前后的中国笔记本业界发生的"三件大事"--这样的"庆祝方式",不仅与本应是隆重热烈的场面相去甚远,它更包含了一种让人心痛的苦楚。
  1995年9月,联想集团"昭阳"系列笔记本的问世正式宣告中国人的计算方式开始进入笔记本时代,也宣告了中国PC制造商们"笔记本冲动"的开始。10年后的今天,他们面临的选择是:活着才是最重要。
  第一章 看不懂的局
  10岁的国产笔记本电脑,让人看不懂。在这个局中,当初被好年景掩盖住的各种问题逐一浮现。
  当联想(本文提及的联想不包括IBM PC业务部分)一骑绝尘的时候,方正、同方和紫光等笔记本厂商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僵局,神舟像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而被很多IT人嗤笑"不会玩IT"的海尔却在英特尔的帮助下呈现出了高开高走的架势。
  各有各的麻烦
  2005年10月的一天,头发花白的刘东援聊起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再过一个多月,他就要满55岁了。
  当偶尔因为恨铁不成钢而情绪激动时,刘会重提自创于1997年的WINBOOK品牌、2003年WINBOOK被TCL收购后成立TCL数码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底入主同方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时的叱咤风云,他甚至会提及自己在清华同方上班时,每天早晨7点走,晚上9点回,一天只睡6个小时的情形。
  为什么离开TCL来到同方?刘东援称是因为TCL人员流动率太高,没法做事,希望到同方能真正干点事。
  2005年7月,伴随周春平的到来,几年来人员流动率堪称业界最高的TCL数码电子事业本部暂时稳定了下来。时任该部副总裁的周春平(现为TCL数码电子事业本部运营中心总经理)在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前几年TCL是在尝试、摸索笔记本电脑的运作模式,现在想明白了就开始发力,七、八、九这3个月都实现了50%的环比增长。
  于周春平提及的增幅,刘东援显得很激动,"基数太低!1000来台(月销量),50%能增到哪儿去?翻番跳又能怎么样?TCL刚收购WINBOOK时,一个月还能卖七八千台呢。"
  在这几年笔记本市场每年都至少以超过20%增速的大势下,从月销量七八千台跌到一两千台,TCL怎么了?
  这是一个刘东援不愿讨论的话题。但TCL数码事业部当初的公关公司的一位职员分析,TCL沦落到今天,已经离职的笔记本事业部前任副总经理余翠薇是罪魁祸首。
  据该职员回忆,余翠薇到TCL任职之初就说要冲量到25万台,让员工们目瞪口呆,因为当时TCL台式机的销量也不过这个数,再加上余翠薇并没有根据25万台的目标提出具体措施,以致员工普遍比较失望。虽然余在任只有短短3个月,但扔下的摊子让后面的TCL笔记本事业部总经理万山依然收拾不了。
  此前,业界对余翠薇的能力和行事风格比较清楚的人,私下里都在纳闷TCL数码电子事业本部总经理杨伟强为什么会选中她。而杨伟强在余走之后挑中的万山仍然让人看不明白(万山已于2005年7月中旬离职)。
  类似以往TCL定期上演的人事震动在国产笔记本厂商中并不罕见,但一向低调的同方素来与此无缘。刘东援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同方?刘东援对此讳莫如深。
  据一位先于刘东援离职的同方员工讲,刘对同方的渠道、服务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整,但在最重要的渠道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该员工还透露,刘东援的调整触及某些人的既得利益,而有些神通广大的渠道连同方集团副总裁兼计算机系统本部总经理李健航也无能为力,改革自然收效甚微,刘提升业绩的有效途径被卡死,一心想做事的他呆在这里也就失去了意义。
  如果说TCL、同方等笔记本"小字辈"犯点错还情有可原,此前已有两次引退纪录的老牌厂商--长城电脑则让人无话可说。
  2003年11月,长城笔记本电脑的第3次亮相极其漂亮,和IBM ThinkPad出自同一条生产线,加之当时推出的几款产品选择得当,一度打消了外界因"历史原因"而对长城持有的质疑。但就在人们认定长城是高品质的国产精品的时候,长城却主动加入了低价竞争者的行列,陷入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泥沼。据长城员工私下透露,这种变化源于后来新上任的副总改变了原来的品牌策略,要求快速拉升销量。
  用人不当、管理不善、策略摇摆……国产笔记本厂商就像一个浑身沾满缺点的小孩。
  沉默的一族
  当企业遇到问题又不知怎么办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于是沉默在笔记本供应商中也成为一种流行。
  紫光就显得过于沉默了,很多人都在猜测几乎不再投入的他们是还会接着做笔记本。
  1998年即开始做笔记本电脑的紫光,曾经非常辉煌,在2000~2001年时可以入围中国笔记本市场前7强,国内品牌前3强。
  紫光笔记本电脑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忠断然否定了紫光会退出笔记本市场的说法,并透露前一段有人想和紫光合作运作笔记本但被拒绝的故事。杨忠说实际上目前紫光陷入了一个思考期,在考虑未来应该如何发展。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紫光是由于在2004年的渠道改革中伤了元气,就像台湾伦飞笔记本一样,到现在也缓不过劲来。
  北大方正是另一个重要的沉默者,年年都会作出调整的他们在2005年将产品和销售整合到了一起。方正笔记本产品业务部高级总监刘威称方正笔记本今年的主要策略是稳定,以图2006年再发力,并且方正已将2006年定为"笔记本年"。
  但方正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一直紧盯联想的方正如今还在十几万台的销量上徘徊,而联想已经喊出要在2006年冲击百万台了。
  除了人事变动、促销之外,很多国产品牌在市场上都几乎听不到声音。他们的现状正应了这样一句话: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有人在笑
  既然成功收购了IBM PC事业部,联想有太多值得大笑的理由。可以认为,当许多国产品牌都遭遇问题时,只有联想在2005年显现出了王者之气。
  不过,活得滋润并不只有联想,近期因"超女"而风光了一回的神舟笔记本也是春风得意。
  有"低价屠夫"之称的神舟电脑向为业界不齿,但"超女"冠军李宇春让他们出现在所有媒体的重要版面。虽说业界著名的大炮--神舟老板吴海军"5年之后将只剩下联想和神舟"的话曾引来无数人的强烈不满,但现在方正、同方等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远没有神舟活跃,是不争的事实。
  在IDC发布的2005年第2季度报告中,第一次上榜的神舟就在消费类排名中位列第2(仅次于联想)。计世资讯分析师郭海涛更是将神舟当成了国产笔记本电脑的惟一亮点,理由是其在第二季度冲到了国产品牌的第3名。
  另一支力量也在迅速成长。2005年10月18日,海尔商流推进本部的高以成部长透露海尔笔记本"单月销量已经到了8000台,我们完全可以冲到1万台,只要英特尔给我们芯片"的消息,这令在场的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赖一龙禁不住笑了。
  此前,2004年初才涉水笔记本电脑的海尔,在2004年5月英特尔中国区年会上即获得"最佳笔记本市场开拓奖",并于2005年7月的英特尔中国区2005渠道经销商大会上获得"最佳成长奖"。
  第二章 各怀心腹事
  当戴尔打出4999元的价格时,聚焦在中低端市场的国产笔记本厂商始料未及,各自打起了小算盘:有人想看看形势,来年再战;有人则想趁机冲锋,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2005年将成为国产笔记本厂商的分水岭。
  从激烈到惨烈
  如果仅看数据,笔记本电脑市场绝对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各厂商的小日子应该过得不错才是,但实际不然。
  "激烈的时候还能够吃点儿饭,惨烈的时候也就喝点儿粥,肉搏的时候就只能衣不蔽体了,程度更甚的话就该饿死了。"刘威在描述目前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竞争时用了一种开玩笑的方式,但却让人感觉到一种黑色幽默的凝重。
  酷源于让所有厂商都胆战心惊的价格战,尤其是当国际大牌厂商挑衅的时候。从2003年初,8999元的惠普已露出苗头。而最近,IBM ThinkPad 6999元,惠普5999元,戴尔则到了4999元。这是一组让国产厂商很难受的数字。
  "这个效果会让国内品牌付出很大的代价。"笔记本电脑业界一位不愿具名的李先生分析道。原本人们以为利润特别高的产品,当利润降到特别低时,国产品牌可能就会活得很自在。但现在没想到国际厂商会主动将价格杀到这么低,毫不留情地挤压了国产厂商的生存空间。
  "现在在量上没有压力,关键是挣不到钱,只有一两个点甚至亏钱。"北京长得伟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廷瑞的话印证了李先生的分析。渠道挣不到钱的时候,肯定会动摇。
  其实在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巨大的价格压力之外,还有更可怕的变化。方正的刘威提到,现在国际品牌越来越熟悉中国市场,一些策略因此也更具有竞争性,比如已开始向中国的三四级城市渗透,而这是他们以前不愿意渗透或是渗透不到的地方。
  分道扬镳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国产厂商开始分道扬镳。
  联想集团副总裁兼笔记本营销部总经理张晖称根本就没感觉到环境不好,他负责的业务在庞大的基数上竟然实现了90%的增长。由于表现太过抢眼,以致于很多国产厂商并不将联想引为同道。
  毕竟中国只有一个联想,在目前降价频率越来越快的时候,厂商风险也空前增大,很多二三线品牌甚至已经被洗牌出局。
  "目前来看是痛苦期,我们只能坚持和等待。"杨忠讲述了紫光的考虑,他同时认为原来的操作手法在现阶段已不能适应,但在没找到新方法之前厂商只能收缩。"由于现在产品的获利能力差,当获利能力不会因为市场投入的增加而加大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考虑收缩。这就像一个人再怎么努力工作也只能挣到1000块钱的时候,如果还要到处跑动,就会增加开支,最后落在手里的钱反而越来越少。"杨忠说。据观察,方正和同方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休整。
  然而,TCL的周春平并不认同"猫冬"的做法,他认为2005年是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的核心机会点。
  "以前产业规模过小,出货量不足以支撑研发和营销体系。2005年中国市场的规模是300多万台,按均价8000元来计算就是20多亿元。根据预测,2005~2007年,中国的市场规模会迅速成长到600万台。当产业规模达到这种程度时,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对产业链有发言权,而资源厂商、研发投入、产品研发等各方面也都可以支撑了,此时才适合企业去做。"周春平不仅如此认为,更带领TCL于2005年7月将笔记本电脑并入主流业务,作为主力产业向前突进。
  周春平此举让业界有人说TCL又在瞎折腾,但周的判断也得到了呼应。6月8日和10月18日,海尔在短短4个月内连续召开两次经销商大会,并且搭上了从来不做国产笔记本电脑的大牌经销商恒昌,显然也是在强力前突。
  面对一盘看不懂的棋,解局还得局内人。联想张晖对此说得很明白:IDC对2005年的市场增长率预测调高到了35.7%。2005年后的2~3年内,笔记本市场的高增速到达一定程度后,产业一定会再度洗牌,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希望能赶上高速增长的最后一波,否则就再也没戏了。
  "因此现在正是大家竞争的时候,同时也是考虑最多的时候。企业很容易产生不同的发力点,比如有些企业会在内部进行调整,将资源理顺;而有些企业则现在就会加大投入,通过低价来迅速占领市场,然后再拿出好的产品来,这个时候最容易呈现出价格战和无序竞争。"张晖说。
  第三章 机会,还是火坑
  闷头往前冲的企业觉得现在正是大步快跑的好机会,但冲得太猛,没准会栽到沟里;原地观察的则还没看清楚方向,但歇得太久,没准就动不起来了。
  2005年,到底是机会,还是火坑?
  冲还是不冲
  当国际品牌离谱的价格让很多国产厂商胆战心惊时,周春平又与众不同地将这看成机会。
  周春平的理由很简单:当笔记本电脑很贵的时候,它是一种奢侈品,消费者更希望通过品牌来张扬身份。现在价格下拉之后,消费人群就会变得庞大起来。新增人群对所有的品牌都是机会,但广泛的人群基础需要强大的渠道运作能力,而且要以快速和低成本的方式,因此国产品牌的机会更大些。周称自己的理论依据来自于对目前台式机和彩电市场的观察。
  和冲劲十足的周春平相比,杨忠属于"深挖洞、广积粮"的稳重派,他认为现在大规模投入未必能得到好的回报,眼下这个点不适合国内企业发力。杨忠指出,冲量和市场影响力都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怎么把钱挣到手。
  对于杨忠的观点,周春平毫不客气地指出:"宏基做笔记本花了5年才挣到钱,凭什么你今天从几万台开始做就想挣到钱?"他认为目前的最大问题是产业链不顺,还没有达到最需要积累的经济规模。"现在每月两三千台的销量肯定挣不到钱。没有一个产业可以提供在仅占1%~2%的市场份额时可以挣到钱的机会,除非是细分产品。如果急于挣到钱,就会有问题,目前的这个规模是必须经历的。"
  IDC中国区副总经理、业务发展总监万宁向《IT时代周刊》指出,按正常的规律,伴随着价格下降,市场应该迅速成长。但目前国内的笔记本市场,低端虽然也有需求,但主要的需求还是在高端。如果仔细研究一些细化的市场数据,就会发现虽然低价机有一定的增长,但并没有超过高端产品的量。从实际销售来看,国内笔记本还没有形成金字塔的态势,就是低价的量要超过高端很多。所以目前为止,虽然低端市场叫得很响,但实际并没有那么大,这也是以低端为主的国产厂商处境不佳的重要原因。
  这个市场看来并不那么简单。
  机会是谁的
  到底现在是不是机会?做国外品牌笔记本代理起家、在笔记本行业闯荡了十几年的刘东援认为这不是一个命题。
  "市场给所有的厂商都提供了机会,但机会不一定属于你。"刘东援说市场初期一直充满机会--高速成长且竞争不激烈,但只有联想把握住了机会。
  刘东援说这些年的经历让自己看到了很多,"客观环境无法改变,你能改变的是你自己,否则怎么能埋怨客观环境呢?"刘东援说得很明白,与其纠缠是不是机会,还不如先练好本事再去抓住机会。
  国产厂商都有什么本事呢?很多厂商都会说,我们是本土厂商,我们最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要,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定制产品。对于这些话,刘东援反问:"第一,是不是都这么做了;第二,你对产品的理解、对市场的理解能到什么程度;第三,就算这么做了,你有多大的能力控制得了台湾厂商。"
  刘东援接着说:"所有的ODM厂商设计产品都以欧美为主,就算国产品牌企业对产品理解得非常深,你能找到合适的产品吗?我们最多能做的就只能是找到比较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再者,如果台湾厂商不愿意为国产品牌代工,我们又该怎么办?事实上,因为国产品牌的产量太小,台湾厂商可能根本就不相信你。"
  那么中国厂商最爱提的成本优势呢?刘威坦言现在大家基本上还是在一个起跑线上。
  还值得观察的是:方正刘威于2004年12月转入笔记本事业部,同方的总经理现在缺席,紫光杨忠是2003年从扫描仪转到笔记本电脑事业部做副总的,TCL周春平在2005年7月之前负责台式机,海尔移动计算机事业部总经理方纯松的老本行则是冰箱……
  没有一个人在笔记本电脑这个行当里做过3年以上。就在国产厂商走马灯似地换人时,机会也就悄悄溜走了。
  第四章 自古华山一条路
  流失了的机会还会再回来吗?
  这个问题对国产品牌笔记本厂商来说的确存在。幸好,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联想的成功案例证明,产业在发展,机会也是不断涌现。
  没设计能力(Design,设计)怎么玩
  当联想率先超脱时,很多人都在遥想当初国产台式机占据主流市场时的风光,期待笔记本市场再演相同一幕。但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无论是当初的国产台式机厂商还是家电厂商,都从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这几个环节对产业链有相当的把握,而现在的笔记本厂商呢?虽然也在声称自己有多少研发队伍,但能力如何业界都心知肚明。即使中国人最擅长的制造,也在台湾厂商手中。只有销售和售后这么短的链条,要做好难度太大。
  刘东援提出,在产业链上链条长可以弥补品牌上的不足;万宁指出,像企业管理差、经验不足等问题,其实都是老生常谈,而国产厂商现在最根本的,还是缺乏设计制造能力,只能龟缩在产业链的最末端。
  "老实讲,如果还是在笔记本产业链的末端,还有生路吗?"万宁说,"目前国产厂商都要充分认识到,ODM中最重要的在于D(Design,指设计),要有研发能力,而不是M(Make,指制造)。"
  实事求是地说,国产厂商也在努力,不过多集中在应用层面,比如说方正刚刚推出的防盗笔记本,紫光也在做类似的东西,但连他们都觉得这只是一种隔靴搔痒式的小打小闹,不知该如何突破。联想的案例让人看到希望。
  已经完全实现跨越的联想凭借收购IBM PC,将业界公认为最权威的IBM日本大和笔记本电脑实验室收入帐下。实际上联想早早就开始寻求技术上的突破。1999年,在和台湾的OEM大厂仁宝结成联盟关系后,联想将很多研发工程师派到台湾驻厂。1999年初,还曾派人留学日本半年,在日立专门学习笔记本电脑设计、制造以及研发的整个过程。此外,联想还从台湾厂商那里引进了很多专业的工程师。在这种情况下,联想于2003年开始自主研发,并于2005年发布了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笔记本A600。
  联想模式基本不具复制性,而其他国产厂商只靠原来那种不断叠加的滚雪球的方式来实现突破,似乎也不太可能。关于D的突破这么多年都没有实现,足见其不是仅有决心就能办到。另一方面,这需要技术上大把的投入,但现在笔记本的利润已经越来越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投入更多的钱去做吗?这是一个两难。
  路在何方?
  暗流涌动
  "我认可客户买IBM的产品,但要是买戴尔或惠普的,我觉得一点儿道理都没有。"李先生出语惊人,"后两家公司的笔记本完全是由台湾企业代工,他们连包装箱都不做,这纯粹是在卖品牌,能说他们有技术吗?"
  当所有的国产厂商都在抱怨技术掌握在少数上游厂商手里时,李先生说出了上述一番话。这不是仅凭一股不信邪的心气,而是对国产厂商来说不可逾越的技术门槛已经开始降低。
  神舟在业内的名声不好,但就是这个所有高层都不用电脑(据说怕影响效率)、办公纸张都要双面打印的厂商硬是杀出了一条路。业界帮神舟把成本算了又算(甚至传出洗钱的猜测),也没搞明白神舟是怎么挣钱的,不过大家都相信答案并非单纯杀价般简单。
  神舟号称是国内目前惟一具有电脑主板研发能力的品牌厂商,这话不好评价,但由于其板卡厂商的背景,神舟在主板研发能力上肯定具有相对优势。除了板卡外,神舟还完成了LCD显示器的自行组装生产,而其董事长吴海军在不同场合表示,神舟电脑将不断进行上游研发生产,未来还要做光驱、硬盘等电脑主配件。
  当很多大厂商还在产业链的末端苦苦挣扎的时候,神舟已经如刘东援所说,用长的产业链条来弥补自己在品牌上的不足。
  实际上大家都在一点点进步,比如方正最早也是直接整机贴牌,后来变为采购自己装配。2002年后,方正则开始在裸机机件开发之前进行ID设计,让代工厂商单独开模具了。刘威对目前方正技术能力的程度评价是:有初步的产品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可以将开发和设计好的产品交给ODM厂家制造。但方正的进步速度与市场的竞争发展相比还是慢了一拍。
  万宁要求业界注意观察台湾厂商,他认为台湾厂商也没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更多地是停留在产品平台层面,尤其在主板设计上,然后又在外观、机架等设计上有了突破。因此,万宁的建议是借鉴台湾厂商的做法,在笔记本主板、机架、外观等方面选择一个相对低成本、有本地化优势的地方作为突破点。
  第五章 胜利是迟早的
  抓住机会,不意味着就抓住了成功,甚至可以认为两者毫不沾边。但从全球趋势来看,笔计本制造业的转移让中国品牌感觉成功首次距自己这么近。
  理论论证
  待业中的刘东援总是在忙。
  "为什么比上班时还忙,我也不知道。"刘东援认为离开同方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所有的国产厂商,他提起有好几家二线的OEM台湾厂商都在请他负责内地业务。
  让刘东援东跑西颠的,除了无法舍弃的笔记本情结之外,显然应该还有那一分产业希望。
  2005年9月,当台湾最后一条笔记本电脑生产线搬到大陆来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那是因为相当多的人不明白,随着生产线向大陆转移,这意味着笔记本产业链中设计、分工制造这些环节正在慢慢转移。
  除了地点的转移之外,不久前,传出英特尔正在积极推行"通用模块构建"计划。英特尔意图联合主板、硬盘、光驱等部件厂商,实现笔记本部件的通用化,目前已经有部分厂商应和。这件事其实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
  万宁提到,根据哈佛商学院克里斯藤森教授的观点,市场中永远存在两种客户:一种是高端客户;一种则是性能要求不高但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企业往往以满足高端客户为目标来设计自己的产品,但随着不断满足并超越了高端客户的需求,市场的整合度使得产品的部件和生产环节更加标准化和开放。在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批新厂商,利用更低廉的技术整合出一批新产品,并且逐渐具备满足高端用户需求的能力,从而挤掉原来的高端厂商。
  中国市场上彩电和手机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理论。周春平谈起,当彩电制造毫无神秘可言时,国产品牌就逐渐将国际品牌挤到一隅。但是,当液晶、等离子这些新技术出现时,国外品牌又占优了。而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市场又会从技术导向变为营销导向体系,国产厂商就会重新变被动为主动。国产手机现在的困境就是因为处在技术转变期。
  现在笔记本产业链正在不断成熟。在万宁看来,国产厂商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他指出,虽然现在国际厂商越来越重视中国,但中国厂商的机会并未因此就变小,从长远看反而很乐观,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相对本土化的市场中,国产品牌厂商还有相当多的机会。
  实实在在的希望
  "如果现有大的PC厂商和它们的大合作伙伴都来销售笔记本,也就是说让所有做台式机的都有责任、有义务、有利益来做笔记本,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李先生暗示不做笔记本就没有未来的PC厂商在暗地里大规模向笔记本倾斜,以前除了联想外,其他PC厂商的投入总是有一搭没一搭。
  2003年初,海尔集团联手台湾宝成集团旗下的精成电子科技集团,共同创立了海成(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具备自主研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数码信息产品的能力。而海成正在东莞投资13.6亿美元建立一个生产基地,其中就有顶级笔记本生产线。据海尔移动计算机事业部总经理方纯松介绍,虽然双方各占50%的股份,但现在品牌、管理基本都由海尔负责。
  海尔是想通过海成来实现笔记本的设计和制造吗?方纯松称不能作答。但当《IT时代周刊》提起当初海尔做白电成功是因为有设计制造能力,因此不能类比到笔记本上时,他说了一句:"海尔当初做冰箱的时候,谁知道他有制造能力呢?"
  采访结束后,方纯松一直将本刊记者送到酒店门外。而当记者因车有问题待司机下车检查时,他还一直站在门口等待,直到汽车离开的那一刻。记者蓦然想起了联想张晖曾提醒的一句话:要关注家电厂商。
  在2005年,生存的危机不仅属于国内品牌,东芝、三星都下滑得非常厉害,LG、富士通、宏基等也都声音不大。在某厂商的经销商答谢晚宴上,一位脚步已经有些踉跄的经销商就举着酒杯说出一句:"对,背叛三星。"
  方纯松提起海尔电脑内部的干部都在看电视连续剧《八路军》,公司给每个人发了一套DVD。"八路军很弱的时候,蒋介石认为八路军没什么,只不过玩玩革命、造反而已,但他们紧抓群众,起来了。"方说了一句,海尔这个企业从来就没将国内企业当成竞争对手。
  "可能这个阶段是国产厂商一个必然的痛,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等我们经过了这段痛,找到了生存方式之后,就会像彩电、台式机那样有更广阔的天地。"杨忠说。


Twinhead-the Analysis of 2005 NoteBook Market

从“伦飞北京正式宣布解散 ”看2005年对大陆笔记本电脑市场
11月9日消息
2005年对大陆笔记本电脑厂商来说是无奈的,一批老牌品牌集体“感冒”。实际上大陆厂商的“感冒”也影响到了台湾笔记本电脑OEM厂商的生存,今天台湾伦飞电脑实业有限公司在大陆的全资子公司-北京伦飞科技有限公司突然向员工传达了公司进行清算的通知。记者获悉,台籍干部将返回台湾,而大陆籍员工将获得数额不等的赔偿。
据伦飞北京一位高层透露,公司解散的决定是由台湾总部作出的,他也感到非常突然,未来伦飞在大陆的业务会收缩到位于昆山的组装工厂,由工厂直接来负责伦飞品牌的售后服务以及OEM业务。
伦飞电脑1994年进入大陆市场,虽然在自有品牌市场的占有率不高,但在OEM市场具有一定的分量。有笔记本价格“屠夫”之称的深圳神舟电脑就是该公司的主要客户,业内人士认为,伦飞在大陆的调整很有可能影响到神舟电脑的上游供应链,10月份神舟电脑推出的数款新品主要自于伦飞。
http://www.lunfei.com.cn
北 京:(010) 62381203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路25号 豪威大厦二楼208室
昆 山:(0512)57367208 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创业中心1楼

●1994北京伦飞电脑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伦飞电脑实业股份公司大陆办事处在北京成立。
●1997伦飞北京办事处改制为台湾伦飞电脑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伦飞电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集生产、销售为一体,专门从事于伦飞笔记型电脑的生产与销售。;行动电脑联盟成立。
● 2000 伦飞6家大陆各地分公司正式成立,分别是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沈阳、广州。自1994年,伦飞进入中国大陆,至今已成为大陆地区知名的华人笔记本电脑品牌。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南地区积极拓展渠道并负责各代理商协调支援。
●2001年伦飞为达到根植大陆的目的,减短交货时间和成本,满足大陆地区市场,投资130万美元巨资在北京建立内销工厂,并于同年10月开始投产,初期产能将达到8万台。

Saturday, November 05, 2005

Morphware



Nanjing,China


南京地铁鼓楼站内以"六朝古都"为主题的浮雕字文化墙
南京地铁三山街站内表现夫子庙灯会的年画风格文化墙

Friday, November 04, 2005

Metallic Glasses



《 终结者3》中的T-3000

  好莱坞大片《终结者2》中,欲灭 杀未来人类救星约翰·康纳之母的终结者---金属制成的变形机器人T-1000能变成人的样子、直升飞机、从门下的小缝隙飞走等任何形状。现在对于人类来说,这将不再是科幻片才能出现的,一种类似"终结者"的材料将出现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金属玻璃比钢强度高3倍、弹性大10倍 被敲打时很快恢复原状。

  什么是金属玻璃(Metallic Glasses)
  金属和玻璃的最大的差别在于:金属在从液态冷却凝固的过程中有确定的凝固点,原子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晶体;而玻璃从液态到固态是连续变动的,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即没有固定凝固点。因此,金属是一种典型的晶体材料,它的许多特性是由其内部晶体结构决定的;而玻璃却是一种非晶体材料,固态玻璃和液态玻璃内部原子呈无序紊乱排列。
  1960年,美国科学家皮·杜威等首先发现某些液态贵金属合金(如金-硅合金)在冷却速度非常快的情况下,当金属内部的原子来不及"理顺"位置,仍处于无序紊乱状态时,便马上凝固了,成为非晶态金属。这些非晶态金属具有类似玻璃的某些结构特征,故称为"金属玻璃"。金属玻璃的问世打破了建立在金属晶体结构基础上的传统金属学研究方法,它的许多独特而且宝贵的性能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初露锋芒。
  金属玻璃是一种优异的磁性材料,具有高饱和磁感应、低铁损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腐蚀的特点。如果用金属玻璃来制造收录机的磁头,可以避免磁头尖部的脱落现象,降低磁头与磁带摩擦发出的噪声,这将会给人们带来优美、清晰的音质和理想的音响效果。如果用金属玻璃来代替变压器中的硅钢片,可使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减小2/3。照此推算,如果全国都采用全属玻璃铁芯,每年可节电100亿千瓦时,合50亿人民币。
  敲不烂打不碎 比钢强度高弹性大 随心所欲捏外形
  用锤子砸晶体金属,它将弯曲并吸收晶粒周围释放的能量。但是在无定性金属中原子被紧紧地"挤"在一起,在受到敲打时很易恢复到原状。
  美国加州的技术公司改进了金属玻璃技术,制造出的这种金属玻璃的强度比最好的工业用钢强度高3倍,弹性大10倍,其性能几乎可以和终结者"媲美",这种反常的结构使得金属玻璃的前景非常看好。这种金属玻璃优质的性能使得美国国防部考虑采用它;而韩国三星也打算用这种材料制造手机零部件。
  大块金属玻璃(非晶态合金)由于具有极高的强度、硬度、断裂韧性、良好的抗疲劳和耐腐蚀等许多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被称为新一代空天结构材料。美国军方已计划将大块金属玻璃用于环保型动能穿甲弹、M-1坦克等武器上;美国航天局已将此类材料成功用于"起源号"宇宙飞船并计划用于火星探测器的钻头。目前,欧美及日本等相继投入巨额经费进行研究。
  这种金属玻璃的像液体结构意味着它们的熔化点的温度很低,能够像塑料一样容易被弄成想要的形状。

Time-Second

“多”出来的一秒究竟从哪里来?
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专家解释,目前全球有世界时和原子时两个时间系统。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匀,天长日久,两者之间会出现细微差距,此时,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在一年中添加或减少一秒,这就是所谓的“闰秒”。
通常闰秒每1-2年就会出现一次。但由于地球自转存在不可预知的特性,所以自1998年以来,地球已经连续七年没有添加闰秒了。
不要小看这“滴嗒”一秒。专家说,普通人并不在意自己的手表快一点或慢一点,但对航天、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而言,几十亿分之一秒的误差也可能导致重大问题。

世界时(UT1)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原子时(TAI)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由于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2年会差1秒。相对于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世界时来说,原子时是均匀的计量系统,这对于测量时间间隔非常重要,但世界时时刻反映了地球在空间的位置,这也是需要的。为兼顾这两种需要,引入了协调世界时(UTC)系统。UTC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原子时,因为它的秒长规定要和原子时秒长相等,只是在时刻上,通过人工干预,尽量靠近世界时。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时间是协调世界时(UTC),它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也就是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
协调世界时(UTC)尽量靠近世界时(UT1)的意思是:必要时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增加1秒或去掉1秒),使UTC和UT1的时刻之差保持在±0.9秒以内。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或跳秒),增加1秒称为正闰秒(或正跳秒);去掉1秒称为负闰秒(或负跳秒)。是否闰秒,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英文缩写为IERS)决定。闰秒的首选日期是每年的12月31日和6月30日,或者是3月31日和9月30日。如果是正闰秒,则在闰秒当天的23时59分60秒后插入1秒,插入后的时序是:…58 秒,59秒,60秒,0秒,…,这表示地球自转慢了,这一天不是86400秒,而是86401秒;如果是负闰秒,则把闰秒当天23时59分中的第59秒去掉,去掉后的时序是:…57秒,58秒,0秒,…,这一天是86399秒。
我们日常所用的北京时间既不是原子时(TAI),也不是世界时(UT1),而是协调世界时(UTC)。
值得注意的是原子时与世界时分别来自于两个互不相干的系统,虽然协调时基本上解决了两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但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加之不均匀,按照目前情况,不能排除若干年后出现一年闰几次甚至更多次秒的可能性。

http://www.time.ac.cn/serve/r.htm

Thursday, November 03, 2005

满台虚假言,一把同情泪,都云观众痴,谁解其中味?

央视你为什么要公然撒谎?
满台虚假言,一把同情泪,都云观众痴,谁解其中味?
  2005 年“梦想中国”终于落下了帷幕,南京选手吴文璟以1064446票的绝对优势摘得“金蝶奖”。在“梦想中国”为吴文璟制作的介绍短片中称吴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家境困难,为了让他继续上大学,父母亲背井离乡打工养家,吴也是发愤自强,终于站到了央视的舞台上。不过,“梦想中国”内部工作人员却告诉记者,“吴文璟是在演戏博取同情,他家根本就不困难。”而吴自己也承认,“我家没有(片中)说的那么困难。”(10月13日《扬子晚报》)
  谎言是怎么出笼的,我们局外人当然难以知晓。一种情况是,吴自己制造了谎言,以博取公众的同情,而拍摄短片的工作人员并不知情;一种情况是,拍摄者知道吴撒了谎,却佯装不知,和吴一起用谎言欺骗观众。就目前的报道来看,短片的拍摄者显然知情,却继续假戏真做,以“艺术的夸张”完成了本该追求真实的纪实片的拍摄。
  为什么要向观众谎称父母是下岗工人?这当然是为了提升新闻的含金量,而其骨子里头,则是利用了观众对弱者的同情心。试想,如果说吴的父母是干部、大学教授、音乐世家,观众会觉得他家有优厚的条件,能够走上央视不仅是可能的,甚至背后有父母社会能量的影子。而父母是下岗工人,公众就会百感俱生,赞叹这孩子有志气,逆境出人才,被苦难中的悲情故事打动,对吴深表同情并且满怀支持,看见了梦想实现的希望,并以此激励自己的人生,观众会感动得流下泪水,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一来,人们关注吴文璟,议论吴文璟,节目的收视率也在关注和感动中悄然攀升。
  满台虚假言,一把同情泪,都云观众痴,谁解其中味?懂得这一点,也就明白一些主持人为什么把引人流泪作为拿手好戏了。他们先把采访对象引哭了,然后 “以泪引泪”,促使更多的人陪着流泪。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朱军和冯巩就曾经演过一个节目,自爆如何引人流泪的技巧,一出滑稽小品,让人看到了欺骗的煽情力量。
  鲁迅先生说过:“向来,我是不相信国粹家、道德家之类的痛哭是真心,即使眼角上确有珠泪横流,也须检查他手巾上可浸着辣椒水生姜汁。”当我们知道,引诱我们流泪的“下岗工人”说,原来不过是给我们的眼睛抹上的辣椒水后,内心立即产生被骗后的愤怒,犹如不小心吞下了一只苍蝇,想吐也吐不出来,而在此后,也就多长个心眼儿,在流泪之前,先问问是不是被人抹了生姜汁。

Tuesday, November 01, 2005

Tech Tips or FAQ

在含有Win XP系统主机的网络中,主机间不能互访七个相关可能因素
  相信很多人都有和笔者一样的经历,由WIN XP构成的网络所有设置和由WIN 2000构成的完全一样,但还是出现了根本不能访问的情况,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XP的安全设置和2000不一样所导致。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并将各种网上提供的常见解决方法做了相应测试,现在整理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遇到此问题的网友有所帮助,并请高手继续指点。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请原谅不一一注明出处。
  首先,这里不考虑物理联接和其它问题,只谈及策略问题。此外,请安装相应的协议并正确的设置IP地址,同时尽量把计算机设置在一个工作组内且具有相同网段的IP地址。
  其次,网上对于出现的问题描述较多,这里不再累述。当共享和访问出现问题时请考虑以下的步骤:
  1.检查guest账户是否开启
  XP默认情况下不开启guest账户,因此些为了其他人能浏览你的计算机,请启用guest账户。同时,为了安全请为guest设置密码或相应的权限。当然,也可以为每一台机器设置一个用户名和密码以便计算机之间的互相访问。
  2.检查是否拒绝Guest用户从网络访问本机
  当你开启了guest账户却还是根本不能访问时,请检查设置是否为拒绝guest从网络访问计算机,因为XP默认是不允许guest从网络登录的,所以即使开了guest也一样不能访问。在开启了系统Guest用户的情况下解除对Guest账号的限制,点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GPEDIT.MSC”,打开组策略编辑器,依次选择“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双击“拒绝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策略,删除里面的“GUEST”账号。这样其他用户就能够用Guest账号通过网络访问使用Windows XP系统的计算机了。
  3.改网络访问模式
  XP默认是把从网络登录的所有用户都按来宾账户处理的,因此即使管理员从网络登录也只具有来宾的权限,若遇到不能访问的情况,请尝试更改网络的访问模式。打开组策略编辑器,依次选择“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双击“网络访问:本地账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策略,将默认设置“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身份验证”,更改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这样即使不开启guest,你也可以通过输入本地的账户和密码来登录你要访问的计算机,本地的账户和密码为你要访问的计算机内已经的账户和密码。若访问网络时需要账户和密码,可以通过输入你要访问的计算机内已经的账户和密码来登录。
  若不对访问模式进行更改,也许你连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都办不到,//computername/guest为灰色不可用。即使密码为空,在不开启guest的情况下,你也不可能点确定登录。改成经典模式,最低限度可以达到像2000里没有开启guest账户情况时一样,可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你要进入的计算机。也许你还会遇到一种特殊的情况,请看接下来的。
  4.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即当用户的口令为空时,即使你做了上述的所有的更改还是不能进行登录,访问还是会被拒绝。这是因为,在系统“安全选项”中有“账户:使用空白密码的本地账户只允许进行控制台登录”策略默认是启用的,根据Windows XP安全策略中拒绝优先的原则,密码为空的用户通过网络访问使用Windows XP的计算机时便会被禁止。我们只要将这个策略停用即可解决问题。在安全选项中,找到“使用空白密码的本地账户只允许进行控制台登录”项,停用就可以,否则即使开了guest并改成经典模式还是不能登录。经过以上的更改基本就可以访问了,你可以尝试选择一种适合你的方法。下面在再补充点其它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5.网络邻居不能看到计算机
  可能经常不能在网络邻居中看到你要访问的计算机,除非你知道计算机的名字或者IP地址,通过搜索或者直接输入//computername或//IP。请按下面的操作解决:启动“计算机浏览器”服务。“计算机浏览器服务”在网络上维护一个计算机更新列表,并将此列表提供给指定为浏览器的计算机。如果停止了此服务,则既不更新也不维护该列表。
  137/UDP--NetBIOS名称服务器,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NetBIOS)名称服务器(NBNS)协议是TCP/IP上的NetBIOS(NetBT)协议族的一部分,它在基于NetBIOS名称访问的网络上提供主机名和地址映射方法。
  138/UDP--NetBIOS数据报,NetBIOS数据报是TCP/IP上的NetBIOS(NetBT)协议族的一部分,它用于网络登录和浏览。
  139/TCP--NetBIOS会话服务,NetBIOS会话服务是TCP/IP上的NetBIOS(NetBT)协议族的一部分,它用于服务器消息块(SMB)、文件共享和打印。请设置防火墙开启相应的端口。一般只要在防火墙中允许文件夹和打印机共享服务就可以了。
  6.关于共享模式
  对共享XP默认只给予来宾权限或选择允许用户更改“我的文件”。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中用户在设置文件夹的共享属性时操作非常简便,只需用鼠标右击该文件夹并选择属性,就可以看到共享设置标签。而在Windows XP系统设置文件夹共享时则比较复杂,用户无法通过上述操作看到共享设置标签。具体的修改方法如下:打开“我的电脑”中的“工具”,选择“文件夹属性”,调出“查看”标签,在“高级设置”部分滚动至最底部将“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面的选择取消,另外如果选项栏里还有“Mickey Mouse”项也将其选择取消。这样修改后用户就可以象使用Windows 2000一样对文件夹属性进行方便修改了。
  7.关于用网络邻居访问不响应或者反应慢的问题
  在WinXP和Win2000中浏览网上邻居时系统默认会延迟30秒,Windows将使用这段时间去搜寻远程计算机是否有指定的计划任务(甚至有可能到Internet中搜寻)。如果搜寻时网络时没有反应便会陷入无限制的等待,那么10多分钟的延迟甚至报错就不足为奇了。下面是具体的解决方法。
  A.关掉WinXP的计划任务服务(Task Scheduler)
  可以到“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中打开“Task Scheduler”的属性对话框,单击“停止”按钮停止该项服务,再将启动类型设为“手动”,这样下次启动时便不会自动启动该项服务了。
  B.删除注册表中的两个子键
  到注册表中找到主键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RemoteComputer\NameSpace”
  删除下面的两个子健:
{2227A280-3AEA-1069-A2DE-08002B30309D}和{D6277990-4C6A-11CF-87-00AA0060F5BF}。
  其中,第一个子健决定网上邻居是否要搜索网上的打印机(甚至要到Internet中去搜寻),如果网络中没有共享的打印机便可删除此键。第二个子健则决定是否需要查找指定的计划任务,这是网上邻居很慢的罪魁祸首,必须将此子健删除。
  总结
  不能访问主要是由于XP默认不开启guest,而且即使开了guest,XP默认是不允许guest从网络访问计算机的。还有就是那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相信一些不考虑安全的地方或是电脑公司给人做系统密码都是空的,但这样是不允许登录的。只要试过以上的方法,相信是不会再有问题的。

Moraine Lake,Taken in Banff National Park, Alberta, Canada.


Moraine Lake, originally uploaded by jauderho.

Moraine Lake,Taken in Banff National Park, Alberta, Canada.


Moraine Lake
Originally uploaded by jauder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