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3, 2006

05年全球笔记本发货量排名

05年全球笔记本发货量排名最新出炉
  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司公布最新调查报告称,2005年全球笔记本电脑的发货量比2004年增长了33.5%达到6530万部,05年在全球2.07亿部计算机发货量中,笔记本电脑的发货量已经占到31%,比04年增加了4%。200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的发货量为4890万部。
  IDC公司表示,去年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戴尔公司的发货量达到1129万部稳坐头把交椅;随后第二名是惠普公司,它去年笔记本电脑的发货量为1025万部;第三名是日本东芝公司,它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去年的发货量为715.6万部;中国台湾宏基电脑公司笔记本电脑在去年第四季度销售强劲,曾经冲击了位居第三的东芝公司,使它在全球前十个笔记本电脑制造商的排名中位置下降,但最终宏基电脑公司以662.6万部的发货量被排在第四位;中国联想集团笔记本电脑的发货量为537.6万部排名第五。
  随后的排名依次是:富士通-西门子公司(408.9万部)、索尼公司(256万部)、NEC公司(244.7万部)、苹果电脑公司(217.1万部)和中国台湾的华硕计算机公司(155.2万部)。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台湾华硕计算机公司笔记本电脑的发货量也曾经一度超过了位居第九的苹果计算机公司。
  调研公司指出,去年第四季度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宏基电脑公司的份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0%,华硕计算机公司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了87%,相比之下,东芝公司的市场份额同比仅增长了20%;苹果计算机公司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份额仅增长了36%。

评“汉芯一号”涉嫌造假事件

汉芯一号"假如没有举报者
  日前,经《21世纪经济报道》证实,"汉芯一号"发明人陈进弄虚作假,成功骗取国家上亿元无偿拨款"内部已基本确认造假属实",至此,自1月中旬开始在网上炒起来的"汉芯一号"造假案终于有了初步定论。
  据举报者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际负责人陈进,其对汉芯造假的过程为:2002年8月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雇佣民工用砂纸磨掉,然后打上汉芯的标识。再通过各种手段搞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专家,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该匿名人士还称,汉芯一号在问世3年时间内,向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仔细分析整个行骗过程,其实并不难。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是从国外买回10片芯片,付出购买成本。第二是将芯片改头换面,是请民工用手工完成的。第三步是给假芯片确定身份,一旦成功,上亿拨款源源而来,不成功,最多也就是让买回来的10片芯片成为废品。"博还是不博?",比陈进更愿意铤而走险的人多的是。
  从汉芯一号到汉芯五号,中间也经历了并不短暂的时日,假"汉芯一号"自面世以来,理直气壮地向国家成功申报各种项目,稳稳当当地享受着各种拨款,直到汉芯五号,都相安无事。
  此次汉芯被揭发,可以看作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偶然是通过芯片造假行骗的,陈进并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到目前为止,只有汉芯被人有根有据地揭发了出来。必然是因为"纸始终包不住火",被揭发只是个时间问题。该举报者自称是陈进部下,离开汉芯已有一年,其举报并不是出于个人目的,而是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做一些事情,并表示"如果十年以后中国芯片还在造假,那芯片业还有什么希望?"我们庆幸他有如此高的觉悟,尽管网上有言论说"汉芯一号"造假被揭发是因为内部"分赃不匀",但不论举报出于何种动机,它都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止了一桩骗取国家上亿拨款的假芯事件继续行骗的企图,避免国家巨款的继续流失。
  庆幸之余,不禁感叹那么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资深专家都能被如此轻易"搞定",跟陈进众口一词,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而独有此举报人没有被"搞定"。只能叹这是个异数。假设陈进将此举报人也一并搞定,那么汉芯的假面孔何日才能被世人看清?
  汉芯一号造假事件调查仍在继续,结果如何仍在关注中。现有的初步定论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再次表明,在目前自主创新成果作为政府政绩的新兴指标的前提下,政府需要政绩,以行政手段审批项目,巨额的科研经费始终由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分配,相关专家鉴定组织和机构受到各方的强大压力,国内科研领域自身长期存在的监管缺失等等,都有可能给怀有不良企图者有机可乘,如何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却是需要相关部门思考的问题。

一评"汉芯一号"涉嫌造假事件:"海归"抑或"海盗"?
沸沸扬扬的"汉芯一号"造假事件,最近又有了新进展。2月20日出版的《21世纪经济报道》引用举报人的话称,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政府三方组成的调查组"内部已基本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
根据上述报导,调查组1月28日成立,2月10日左右抵达上海,到2月16日,调查组内部就已基本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举报人称,调查组的调查流程"并不复杂"。
举报人称:"首先,由我们向调查组提供汉芯一号的原始资料、版图数据。然后,调查组向陈进索取其手中的汉芯一号。如果两者不符,调查组可以调出2003年2月26日上海锦江小礼堂新闻发布会汉芯一号演示时的图片资料,因为当时有大量媒体宣传,此为公开资料。对照这三项,调查组得出汉芯一号的原版,也就是我们提供的东西。最后,调查组把美国飞思卡尔公司DSP'56858'的公开技术资料与汉芯一号的原版技术资料进行对照,得出汉芯一号是否有关的结论。"
调查进展的迅速,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外,通常这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既表明中国政府打击学术造假的决心,同时也得益于此次调查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报导引用举报人的话称:"调查组成员中没有一个是当时鉴定汉芯一号研制成功的专家。调查组代表中国国内DSP最高技术,没有任何利益相关关系。他们不是院士类专家,大部是第一线厂、公司和科技部的技术人员。"举报人甚至还称,"因为同是业内人士,认识其中三位。"
从上述报导来看,有关"汉芯一号"造假事件的真相,不久将大白于天下。"汉芯一号造假"传闻出现后,和我一样,当时不少人的反应是,"即使此次汉芯没有造假,但众多所谓的'中国芯'中,造假的现象一定存在。"虽然此前坊间也有过某著名整机制造商用造假手法通过芯片研发项目鉴定的传闻,但此次引起业界震动的原因,除了涉及的科研经费巨大、举报的"造假"手法低劣(民工磨芯)、可能还在于"汉芯一号造假事件"的主角是"海归"--他们在欧美洲高科技发达国家经受了磨练,代表先进的技术和市场化能力,常常被我们寄予厚望,并也确实为发展中国自主高科技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并且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高科技产业成为衡量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政绩的重要指标、各地政府掌握巨大的科研经费和土地等相关资源、项目评审和科研成果鉴定存在漏洞,使得中国高科技产业吸引了"形形色色"的人来淘金,淘金者的队伍中,既有科技报国的"海归",也不乏混杂在其中的"海盗"。
上海一位资深IC设计从业人士表示:"现在'海归'鱼龙混杂不清,回来骗政府和风险投资人的钱不少。如果在这方面作深度挖掘,也许会惊显如韩国(克隆之父)的恶梦!"同样是'海归'的一位北京IC设计公司的总经理表示:"这个事件无论真假,都将给年幼的中国IC产业带来沉重打击。"
即使在各地媒体的公开报导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来路不明公司,如宣布在天津斥资20亿美元建造芯片厂的美国某集团,要在四川成都和安徽合肥投资数亿美元建造芯片厂的美国某科技公司。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公司的负责人都是华人。我的一位同事愤慨地评论说:"到内地行骗去,到北方行骗去……,这是现在某些'海盗'们的如意算盘。"
毫无疑问,在"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中,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必不可少。但如何保证国家的巨大的投入发挥作用,并避免落入某些"海盗"的口袋中?结合不久前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可能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企业是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最核心的作用在于制订产业政策和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我曾采访了中电华大、希格玛晶华、中星微和珠海炬力等10家中国主要IC设计公司的负责人,他们几乎一致认为,2000年中国发布鼓励IC设计业发展的18号文件,是中国IC设计业这20年来最重要的事件。其中,珠海炬力的副总经理赵广民先生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中国IC设计产业得益于:"改革开放,引进国外设计企业和人才进入中国;中央18号文件和54号文件的颁发,为产业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氛围;国际级晶圆代厂(中芯国际)的引入,封、测配套企业的先期发展成熟,为设计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家政策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均一视同仁,引导市场化运作。"
二是政府的投入对象和方式问题。一般来说,科研包括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政府投入的重点对象应当是基础性科学研究,而非应用性技术,除非这项技术关系到国防安全等重大问题。由于应用性技术会带来重大的商业利益,企业和相关机构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投资。因为要考虑到投资回报问题,他们的投资方向会更为准确,更为有效率。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成长就主要得益于风险投资的加入。伴随着中星微电子上市给投资人带来的巨大回报,更多的风险投资正游走于中国IC设计产业。我的一位同事,也加入到了风险投资者的队伍中,他手握着资金,却因为找不到合适IC设计初创公司而发愁。可见,政府投入的重点对象应该是那些对科技发展带来长远影响的基础性科学研究,对应用性技术和产业的投资,则可以发挥牵线和搭桥的作用。
当然,政府也可以资助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的企业,例如,美国政府就有资助中小企业的基金。只是,政府投入的方式,不能是以无偿的科研经费,而应该是作为投资人的角色,考虑投资回报。在中星微电子的成长故事中,信息产业部提供的启动基金就发挥了重大作用,值得注意是,信息产业部是通过旗下的风险投资公司向中星微投资,并最终实现了10倍的回报。
三是项目评审和科研成果鉴定的问题。无论是科研经费,还是土地无偿使用,只要有政府投入,那么,从立项到最后成果鉴定,有效的监管是保证政府投入有效利用的关键之一。如何保证整个过程中有效监管?其实,"汉芯一号造假事件"中调查组的高效工作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监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面对那些来路不明的公司和个人,如果相关部门在项目的初期,如果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或者人士稍加评审,根本就不会将宝贵的时间、精力甚至资源浪费在他们身上。对于那些动辄要在中国投资数亿美元建造芯片厂的神秘公司,甚至只要在互联网上搜搜他们,就可以知道大概的真假了。
而对于"汉芯一号"这样的应用性技术成果鉴定,除了专家的意见外,最重要的是它被市场的接受程度,因为商用是应用性技术的终极目的。上述那位北京IC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如此评论"汉芯一号涉嫌造假事件":"我不能证实有关传闻的真实性或虚假性。但几年来,汉芯的市场作为确实不大,至少我们没有感觉到他们的竞争。"

二评涉嫌造假事件:芯片设计成果鉴定,专家应该"火眼金睛"
昨日,随着《21世纪经济报道》"内部已基本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的消息发布,2006年中国IC设计第一涉假事件终于初步有了比较明确的结果。这次,网络和人民大众再次显示了力量,不同的是,这次打假对象不是制造假冒伪劣消费产品的"奸商",而是拥有最高科技光环的"知名"专家!虽然许多专业网站上的"汉芯芯片是民工打磨出来的"帖子被上海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以涉及国家安全的理由删掉,但网络再次显示了它巨大力量,在这个结果出来之前,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的民意调查已经显示:60%的网民认为造假是事实。
随着结果水落石,汉芯事件给本来就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国IC设计产业带来了什么?一位本土IC设计公司的总经理表示:"汉芯事件无疑给中国IC设计产业造成巨大伤害!"。"汉芯让人寒心!"这是另一位IC设计人员的看法。近年来,受中国通信消费市场的刺激,中国IC需求迅速增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在2000年到2004年间,规模扩大了3倍,在全球IC产业中所占份额也从1.2%提高到3.7%,其中2004年集成电路产量达211亿块,销售额达到545.3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55.2%。2005年,更是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IC设计方面有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内地的IC设计企业不断增加,2000年到2004年,企业数量增加了4倍,达到476家,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1.3%,全国IC设计人员达到1.8万人!。但是,快速成长也带来了监管和规范方面的问题,汉芯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认为,"汉芯一号造假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思考,就是芯片设计成果验收鉴定不应流于形式。
"汉芯一号涉嫌造假"东窗事发之前,一直拥有国际科技部、上海科委、科技部、总装等国家级部门颁发的无数奖项。汉芯公司在没有产品、没有销售收入等情况下,竟然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创新奖"等资质;陈进本人也获取了"上海交大校长奖"、"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上海市IT十大新锐"、"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且用这块假的汉芯DSP芯片申请了12项国家专利,甚至获得了超过一亿元的拨款!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造假芯片不同于造假鞋,我们有那么多检验仪器和专家,难道就没有发现问题吗?"
据当年汉芯公司发布的消息称:"汉芯一号"使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由王阳元、许居衍、邹世昌院士、863专家组组长严晓浪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在鉴定会后认定,"汉芯一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项目已申请了6项我国专利和布图保护。"
我们看到,专家鉴定小组大都是国内知名的芯片专家,为什么假的芯片居然能蒙混过关?这显然暴露了我们国家在科技产品验收和鉴定方面存在漏洞,许多鉴定和验收只是走走过场,也许大家基于这样的逻辑---既然那么多人都说它好,那应该没问题。所以,就会发生如下奇怪的事情---据汉芯造假举报人称:"每次项目立项之前,验收假的汉芯MP3播放器几年如一日地重复播放着那三首歌:《沧海一声笑》、《挪威的森林》、《天冷就回家》!(可笑的是,陈进这个所谓的专家居然无法更新曲目),公司四周贴满了陈进和国家各部委领导的合影以及汉芯公司花样繁多的宣传材料。到场的领导和专家们考察后也纷纷赞赏,用陈进的话说:只要领导和专家来现场考察,项目就成功了。"
显然造假者会营造一种让人陷入一种让你不得不信的情境中,他基于古罗马一条基本的逻辑规则:前提是真,结果是真。在"汉芯事件"暴光后,一些业内人士在评论国内成果鉴定时指出:"国内的鉴定会许多是走形式,就一个小时,十几个人坐一会议室听听报告。连成品,系统演示都不用看,就看看PowerPoint。"所以,"汉芯事件"应该让我们的专家鉴定警醒了,以后鉴定和验收不能再流于形式了。专家要名副其实,要有责任感,要有鉴定真伪的火眼睛睛。


三评涉嫌造假事件:媒体到底在起到什么作用?
2006年02月21日
在"汉芯一号涉嫌造假事件"中,我们不断可以看到媒体在其中担当的角色。
在"汉芯一号涉嫌造假事件"爆光之前,许多网站和杂志连篇累牍地报道宣传陈进的传奇和汉芯的神奇。国内某知名专业媒体竟然还发表了介绍汉芯一号的专业文章。该篇文章满篇大谈DSP市场、介绍到汉芯时,就蜻蜓点水,很奇怪这样务虚的文章竟然能发表。
在汉芯公司的项目立项中,我们也看到"公司四周贴满了陈进和国家各部委领导的合影以及汉芯公司花样繁多的宣传材料。"可以肯定,这些宣传材料中一定不乏各种媒体的报道。
当然,最后汉芯一号涉嫌造假的爆光,媒体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起"汉芯事件"中,媒体似乎更象是墙头草,缺乏自主的判断能力。诚然,本土的媒体都希望中国IC设计业扬眉吐气,都渴望IC设计领域有重大成果,但应该警惕,这种渴望和热情不能成为他人利用的工具,据国外调查公司数据显示"80%的大众相信媒体的观点。"所以,媒体人也要有责任感,也要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对自己的读者负责。
中国IC设计产业还处于幼年期,只有踏踏实实地开发才会有收获,目前已有不少本土IC设计企业被海内外看好,当然,在本土IC设计造假中,汉芯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是,瑕不掩瑜,本土IC设计产业总体是积极成长的,我们诚挚地祝愿中国IC设计业发扬光大!
近期,我们又看到,媒体上在报道某美国企业在内地大手笔投资晶圆厂的报道,我们现在还不能断定这是假的,但我们不相信它是真的,因为一个简单的依据:Google上没有该公司的资料。而且查不到该公司在晶圆生产方面的历史资料,一位IC从业人员告诉笔者:"一家新的Fundry通常都与现有的某家Fundry或IDM有深刻渊源,不会凭空出现。"看,其实媒体对新闻的鉴别很简单,可以稍做调查,即可获得结果。所以,IT媒体人们,在向公众发表新闻时,请首先思考和辨别新闻的真伪------这其实符合新闻的根本---告诉大众真相。

网友热评涉嫌造假事件:创新必须实事求是!

自2006年1月中旬传出"汉芯一号"涉嫌造假事件传出以来,电子工程专辑网站上的网友也纷纷就上海交通大学宣布调查"汉芯一号"涉嫌造假事件及相关媒体的后续报道展开评论。以下是其中一些评论,仅供参考。

上海交大不错。学校方面还算不错,处理得体,认真负责。不象当事人,尽想着怎么堵人嘴。(网友卷积云)

这应该很好查!查一下原代码,测试向量,FPGA雏形版,IClayoutAPR相关档。软体方面也一定有一大堆的测试程式。要没这些过程,那就有问题。(网友FrankShieh)

希望有假必纠。媒体曾把"汉芯"吹得挺红的,希望这个研究组不像韩国的那些搞什么胚胎体细胞研究的人,真要是造了假,抬不起头不只是这个研究组,刺伤的可是我泱泱中华的那些兢兢业业的科学家们的自尊!(网友BD7AQ)

要说说清楚。这件事我看非常之大,与社会与学校与团队与个人都应该说说明白,搞清楚并不难,考虑到当前浮躁的大环境,问题是敢不敢说清楚。大家拭目以待!(网友lzj2958123)

发现问题,能够承认事实和认真处理,就是良好的开端。社会需要诚信,科学更来不得半点虚假。特别是在建立创新型社会之中,不论是原始创新、还是集成创新,都必须实事求是。少点浮躁,多点深思,发展将更有后劲。(网友铿锵)

老鼠不会变成猫。假的就是假的,骗子终究有揭穿的时候。这是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之一。向第一个揭穿骗局的人致敬!(网友tzl)

怎么我都不会相信汉芯一号是真的,工程技术是靠长时间的积累的,中国的芯片设计的经验本来就不足,如果能在短短的几年把别人20年的积累都跨越了,神奇哦。德州仪器,摩托罗拉这些IC公司的工程师岂不是需要到我国来培训一下了,也不知道专家院士们怎么评审的,这些资金就这么浪费了,学术的严谨跑到哪里去了。(网友tzl)

你们凭什么说人家是假的?你们看过那颗芯片吗?你们读过它的datasheet吗?你们看过他们的demo板吗?你们看到过人家来demo吗?没有见过甚至没有仔细的听说过,就随着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这瞎起哄?你们算什么中国人?我是真正看到过的,那时候汉芯的代理商还来向我们推荐过,我也看到了demo和功能介绍,试想一下,如果他只是想要骗学术界的和国家的钱,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到一个工厂去推荐,如果工厂采用的话,那他们拿什么来供货?他们这不是自己在找事做吗?所以我说同志们,我们的国家并不是这么好骗的,何况涉及面这么大,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颜面和科技进步,假如你是国家相关负责人,你会这么轻易的就相信?汉芯出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真的是假的,还会到现在才有这种消息?所以说小心点吧,我的同志们!现在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就是不希望我们的国家强大,总是在背地里做一些有损我们国家荣誉的事。睁大你的眼睛吧!(网友pour)

别人大公司二三十年的积累,给一个小团队在一两年里轻易赶超。如果你举不出什么革命性的突破,让人怎么相信你不是偷的?这么牛B的芯片,又有国家的支持、企业的支持,为什么不商业化?是有钱不赚,还是心虚?楼下有人问谁看过datasheet,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没人看过它的datasheet?因为汉芯不公布,大家无处可看。如果汉芯不是抄的,它的datasheet应该和moto的大相径庭。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骝骝嘛。如果他们的货真如说的那么好,早该公布出来吸引大家购买啊。(网友卷积云)

如果最终调查组公开宣布造假属实,那问题就大了,脸都丢了!(网友数码密探)

造假不仅仅是丢脸。我们周边有很多国企根本就没有那个研发能力,把别人开发好的产品买进来,然后贴上自己的标签,拿到市科委、省科委去报项目,也不知道那些科委的专家是怎么配合的,然后时隔不久这家企业就有大把的银子哗啦哗啦的进来了,随后就不了了之或每年都有同样的戏演。伤财害民。科技没有进步,肥了一群打着科技旗号的蛀虫。(网友艺儒技网)

掩耳盗铃才丢脸之极。及时清除这种害群之马根本不丢脸。(网友LIAOYAN)

科技骗子比盗版更可怕。盗版让人不想创新!科技骗子遏制创新!(网友KKTTRR)

我所在的公司也有这样的现象。每年拿到国家科研基金的方向后就想项目,然后瞎编一个项目申报,一旦碰上,最少也有几百万,但从来没有真正的做过计划的项目,这笔钱,就拿来抵每年的利润了,当头的乐此不疲。(网友macroz)

向上海交大致敬。能诚实调查,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网友FrankShieh)

Sunday, February 19, 2006

xu-jing-lei-yanzi

摘自--徐静蕾的BLOG
漫长的青春期
2006-02-17 23:11:30

天气变暖了。又是一个暖冬,真正冷的好像没有几天。我住的公寓里,电梯厅是一个死角,阳光照不进来,空调也没把热量传播过去。每次走到那里都比在外面还能感到冬天的气氛。
朋友们都很忙,做后期的做后期,筹备剧本的筹备剧本,斗地主的斗地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堆问题,工作的生活的。
我的朋友里,结婚的是极少数,三四十岁的,都单身,这也是一种气氛,也多少都有些互相影响,不着急,大家都不着急,要急,谁谁谁比我还该急……
不能比,一比吓一跳,我妈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都6岁了,我弟都1岁了。
21世纪前后,大家的青春期都延长了十几年,长几个青春痘是很正常的,不知道哪天还变声呢,我29那年还长个儿呢。三四十岁怎么了,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如今,人人都很独立,不分男女。结婚?请给我一个理由。稳定?谁说结婚就稳定?感情没有,什么也束缚不了自己。人家许巍都说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婚姻多多少少变得多余,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无论如何,等我们度过我们漫长的青春期。

很早就听说老徐的场子很火,总不忍一睹。世间事多如此,还是周先生精辟的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失望亦如此。不知道自己的三叉神经在哪,但总会被那些腕刺着,不管是大腕还是中小型腕,手法不尽相同,效果千篇一律,总是隐隐作痛。发誓要做一只跛足的骛,不再去寻觅那样的食粮,有思想的生命,贫瘠的执著。
挣扎了好久,还是来到了这里。跛足的奇迹,只是因为还有翅膀。为自己的热情撑一把雨伞,或许有的风雨,也不至心劳神伤。
老徐的文字闪耀着生活的睿智,也看得到一个女人的精致。只是背负的太多,不够淡定。这该是生活的真相,艺人离真相的距离,很近。其实不想称她为艺人,在自己的塑造中,老徐一直是个女人,精品。从少年时,看那场爱情,老徐与李亚鹏在楼下的那个拥抱,分手的主题,铭刻一生。感慨生活的际遇,也倾心于这样的女人。老徐的眉宇间,总有忧伤淡淡。广寒花桂,误落凡间。
不再来了。不愿看到她的挣扎,或许,是她的奋斗。雨伞可以收了。没有让老徐刺着,值得庆幸,要是北京没有禁鞭的话,很想搞一挂放放。
活在我的六度空间吧,一如既往。

Saturday, February 18, 2006

Mobile Phone Message-Money

熊猫征名圈钱近亿 央视春晚大发短信财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的春节晚会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单中并没有出现"超女",但湖南卫视仅仅在"超女"决赛期间就为相关获利者带来人民币3000多万元短信收入的商业模式,却被央视尽数消化--央视采用"给赠台大熊猫征乳名"的方式,继续沿用了这种短信"圈钱"方式。
  春晚进行期间,主持人曾宣布收到短信7000多万条,按每条短信收费一元计算,仅此一项,短短三四个小时内就实现了7000多万元的收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幕后得利者
  春晚此举,获利者除了央视、相关运营商外,还有另外一个角色,一家叫做兴国融合的SP(服务提供商)。
  兴国融合是一家从事增值电信服务和电视媒体的SP,目前,已与北京电视台、阳光卫视、吉林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云南卫视、河南卫视和内蒙卫视等多家电视台在电信增值业务方面有合作展开。
  据了解,该公司与央视公众资讯公司关系较为密切,专门负责处理中央电视台的观众互动服务平台,目前央视所有短信互动栏目都由该SP代理。2004年9月,中央电视台四套节目播放俄罗斯人质危机,引发争议的死伤人数有奖竞猜便由该公司负责技术支撑平台。
  一般来说,运营商与SP按15:85的比例分成,CP(内容供应商)再从SP的85%中获得50%的分成。
  短信经济风起
  除了央视的这种有奖竞猜外,由短信带来的收入还包括人际间的短信互发、群发及由一些SP操作的大规模短信群发等。
  前两种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对于后一种方式,据一位北京的SP人士介绍,代发短信业务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商务型短信,客户主要是某些大企业,委托发送节日问候、生日祝福,发布公司内部重要信息等,费用为每条6分钱。第二种就是隐秘型短信,利用短信卡发送,最后在用户端显示的是手机号码。
  如此种种,让短信链条各环节收益日长。
  以春节期间手机短信为例,每条短信以最低0.1元计算,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这两大移动运营商仅在春节期间预计收入就达到12亿元,而这还不包括以短信方式下载的更高资费的铃声、笑话、图像等增值业务的收入。
  "短信改变了上至运营商,下至SP、CP整条产业链的命运。"一位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的专家称。
  除了可见的经济效益外,随着短信的广泛使用,短信已逐渐成为"第五媒体"。
  因为短信不仅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传播,还可以实现群发、通过互联网发送等点对面的大众传播,可实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完美结合;而其信息载体是人们寸步不离的手机,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做到受众与信息的同步;此外,短信还可以让信息接受者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产业部官方预测,2006年全国手机用户总量有望达4.4亿户,短信已被公认为继互联网后的又一新兴经济增长点。

Sunday, February 05, 2006

Vanity Fair

市场圈 名利场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 《名利场》《Vanity Fair
一百多年来不曾过时的的故事和名字,由各色人等组成的社会,为了名利而忙碌的人,为了公司的利益,为了个人的前途,而终日忙碌,在利益面前永远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欢喜有人忧,皆大欢喜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市场圈永远是围绕着名和利在转动。显性和隐性的规则主导着这个名利场,知名大企业成为市场圈价值链中的核心,由此延伸出来各种各样的价值实体,比如众多的媒体、市场服务机构和相关行业,在这里谁能圈到钱谁就最有能量,哪怕只是包装出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概念,市场知名度和话语权就是一切。而厂商对于人们消费心理和价值观的理解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产品研发上的侧重,反映了其……


Saturday, February 04, 2006

Money


Judi 25岁 公司职员
钱只有消费才有价值
  Judi在领了第一份薪水后,按捺不住激动和兴奋,这是她职业生涯的开始,她已经告别了青涩的学生时代,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白领,终于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钱袋,拿着第一笔薪水,她为自己买了一张价格不菲的年度健身卡。Judi对钱袋有自己的安排,健身卡是她渴望已久的,每天辛苦工作后,来这里舒展紧缩的筋骨,活络僵硬的肢体。Judi对此举的解释是: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以前因为没有自食其力,全靠家庭的给予,所以,即使有想法也很难变成行动,但现在却不同了,一份稳定的职业,给了我一份固定的收入,我可以过我所想要的生活。现阶段,Judi的人生目标很明确,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尽情享受生活。
  她的做法,曾引起父母的不满,认为这种"月光族"的生活缺乏远虑,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不为将来考虑,某种角度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Judi不认同父母的观点,社会在快速发展,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她不希望自己像父母一样,把辛苦赚来变成存折上的数字,慢慢的等待它的壮大,生活却在枯燥、乏味中度过。
  健身卡只是她"善待"自己的开始,下一步,她的主要目标是购置衣物。从小到大,一直是妈妈帮她搭理,审美标准也完全依照她的,Judi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尽管她对妈妈的审美观实在不敢恭维,但无奈没有独立的她只有顺从。如今,她有能力和实力选择自己的喜好,虽然对昂贵的衣物只能观望,但时尚并不等于昂贵,她更喜欢的是那些特色小店。以后,Judi会根据钱袋的饱满程度,不断地实施她的"下一步"。


Vivien 27岁 公司员工
充电,我生活的主要内容
  Vivien从开始工作后,就一直保持着充电状态。首先是读完了专升本,接着读英语,现在刚报名读MBA Vivien称并不是自己特别爱读书,只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稍有疏忽,就会被社会淘汰,不断保持充电状态,不仅可以持续吸收新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始终与社会的主流人群保持同步,无论是对工作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有益的。Vivien在读书过程中认识了一批新朋友,他们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那怕只是和他们聊天,你都会获得许多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随着自己知识层的开阔,Vivien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也在改变,思考问题也更周到具体,对一些事物的观点更为成熟,这些对她现有的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虽然,充电化去了她的一部分积蓄,但她人为值得,她对自己的将来很有信心,现在的付出,是为她以后的更多获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的社会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薪"贫困"族的出现,说明了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正在形成,并且开始逐渐蔓延。要分析这个现象,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高薪白领消费支出概况从调查资料来看,高薪白领消费支出主要表现在用于个人购物消费、休闲娱乐消费、教育培训充电消费、奢侈品消费方面这几大方面。
  ●高薪白领集中消费内容最大消费支出是奢侈品消费,追逐享乐性、感官性物质消费比例增大。这部分支出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国际化浪潮对年轻白领的消费意识的变更起着决定性作用。白领接受新的时尚消费观,他们的消费倾向异采纷呈,对国际化奢侈品牌的追逐,对奢侈品的渴望程度超过汽车、房子,消费意识已经提前迈入国际化。
  ●高薪白领消费观关注自我,注重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此外,受外来消费观念的冲击,物质化倾向严重,一些人在精神生活匮乏的情况下,把空虚转嫁到购物欲望上去,在购物中寻求刺激和安慰,追逐物质享乐性消费。
  ●产生原因究其原因是价值观的转化,精神生活信条不扎实。
  ●与以前最大的区别以前白领消费注重务实,功能性消费,现在注重娱乐性、享乐性消费。
  高薪白领对投资消费超负荷意识、对物质享乐型消费增大,盲目追求虚荣消费,投资和回报意识溃乏,导致消费不能变成新的生产力,产生生活和就业的困惑,并且会拉响精神虚空的警报。
  此外,物质价值的考量标准,会加强现实和精神的落差,体能性的享乐会使高薪族走入金钱的误区,盲目的精神虚空会使他们产生更深层的职业倦怠。
  ●消除隐患关键是精神生活对物质生活的导向问题,要适度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盲从,应该进行理智、健康的消费。

MSN

天哪掉点钱吧!白领巧用MSN"讨红包"
  近日,记者登上自己久未登录的MSN,发现较之往日热热闹闹的景象,过节期间的MSN显然冷清了不少,在线人数不多。但有趣的是:有不少小白领充分利用MSN的名字在跟朋友拜年,向老板讨红包。
  记者看到:不少小白领都通过MSN的名字给大家拜年,MSN上过年气氛浓郁:"新年祝福"、"给大家拜年啦"、"祝各界朋友新年愉快,2006年持续发展"、"狗年旺旺"等等。记者刚一上线,就有一个朋友打过来4个字:"新年快乐!",赶紧回应:"同喜同喜!"
  MSN上除了温暖的新春祝福外,还有向老板讨红包的。由于不少公司将MSN作为通知开会、传达指示的重要通讯工具,因此,老板加了所有员工的MSN。某外资调查公司老板一上线吓了一跳:全公司每位员工的MSN图片全部都用了一幅夸张的漫画---《天哪!掉点钱吧》,员工们的名字也全是讨红包的:"这日子没法过了"、"没钱回家过年,无脸见父母啊"、"好心人借点钱让我过年吧"……哭笑不得的老板灵机一动,把自己的MSN图片也换成《天哪!掉点钱吧》,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钱啊!"。

  市劳动保障局面向5000多名在职员工的调查显示:35.86%的受访者还没有拿到2005年度的年终奖,不发年终奖的大多是非公企业。某外企员工林小姐告诉记者:她们利用MSN的名字向老板讨红包,既含蓄,又能给老板压力,同时还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

Friday, February 03, 2006

印刷体春联

印刷体春联
  在咱们中国,春联的出现,几乎和印刷术一样古老,但两者合二为一却是近几年的事。印刷体春联的出现,再次证明了我们处在一个"新意迭出"的时代。
  印刷体春联给我的印象,一言以蔽之曰:丑。
  初见这种春联,是在家乡的一个小镇上。那是一家烟酒批发部,春联的内容已记不清了,但因为字是印刷体,引起了我的注意,看了一阵,问老板,这是哪来的?答,酒厂送的。我这才看清,春联的底部还各有一行印刷体小字:×××酒厂向广大顾客恭贺新禧!我明白了,这种春联,实际上就是广告。
  随后,印刷体春联就越来越多,看春联底的落款,除了酒厂,还有烟厂、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被单厂、药厂、机械厂以及××集团、××有限公司等等,近一两年更有泛滥之势。我一个亲戚是开缝纫店的,去年,收到的印刷春联竟有20副之多,贴不完,只得当垃圾扔掉。我还见过一户人家大铁门上的春联:"存款有备无患,保险转危为安",一看就知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制造,且字大如斗,全用琥珀体,一眼瞧去,触目惊心,真正集恶俗之大成。
  由此可见,印刷体春联,其实是商业社会的一种副产品,它瞄准的是大众需要(过年必贴),投机的是人们的省事心理(拿来即用),可以看作是一种另类的商业传单。这一个花样翻新得好啊!若是寻常传单,恐怕人们瞄两眼就丢掉了,贴在墙上或电线杆上,还会惹上"城市牛皮癣"的恶名。而现在附着在春联上,则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则温情脉脉关怀殷殷,则从年头到年尾常年有效……商家的精明可谓尽显其中。
  既然是商业行为,自然与真正的文化无关。岂止无关,反而有害。
  过去每逢春节,写春联贴春联是每个人家的大事。写春联,在我看来,首先要书法好,其次要联子对得好,而这两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若是二者兼备,非饱读的老儒或青年才俊不可为之。现在,写春联的风气在印刷体春联的冲击下不断弱化,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群众中已是日渐衰微,这实在是很可惜的事。
  还记得小时候写春联的热闹情景。我的外祖父是个蛰居乡村的老儒,写得一手好字,每到春节,求他写春联的人很多,他逼仄的小院子里就热闹非凡。他为自己大门上写的对联是"世泽锦江左,家声振陇西",他说,这个对子有讲究,只有姓李的人家才可以用,是在叨老李家出的大诗人李白的光。他为别人家写的春联,许多取自唐诗,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等。这些句子,后来上学时在课本中陆续遇到,才明白当初的春联,其实就是我的文学第一课。还有一次,年后到城里走亲戚,路过奎山,那里房子和巷子极多,许多人家的春联也写得极好,一处一处看来,默赏一番,赞叹一番,留恋之间竟迷了路。那迷路,像迷醉于古老文化的丛林间,实在是一种享受。
  春联,文化之美的集中体现。有这样一首诗:"草体的鸟儿,隶体的鸟儿/在一片红光中拍动着翅膀/把瑞气和欢喜荡满屋梁/把庭院领往春天的深处……"是啊!春联上,那美好的词句和美轮美奂的书法像吉祥灵动的鸟儿,能引领我们行走在春天里,那是文化的春天,是古老而年轻的春天。而充满功利气息的呆板的印刷体又算什么呢?它又会引领我们朝何处去呢?1